“劉哥,今年你那3畝地準備種蔬菜還是包谷?村里組建了蔬菜合作社,效益也不錯,你看要不要參加?今天晚上我來就是要和你嘮嘮這個事情!”3月9日晚上8點,貴州省修文縣索橋村第一書記周國祥好不容易抓住機會,把常年在縣城務工的村民劉碧榮“堵”在家里,要把今年的農業生產計劃定下來。
自進入今年春耕生產以來,貴陽市各駐村工作隊把幫助群眾提高農業生產質量、筑牢糧食安全底線作為頭等大事抓實抓細,堅持早動員、早謀劃,和群眾一起搶農時、備農資、抓生產,奮力畫好鄉村振興“產業圖”,在黔中大地生動有序推進農業生產,播散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今天省里面的教授給我們培訓農業生產知識,走!看看去!”4月初,開陽縣龍崗鎮格林村的村民奔走相告。為幫助農村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困難和問題,格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張友平通過各方協調,邀請到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科學系楊建松教授和林樹春老師到村指導農業生產工作。
“張書記請專家來上課整得好,我們通過上課曉得了如何使用化肥、如何選購農藥!眳⑴c培訓的村民周國軍笑著說。
農業要豐收,技術是關鍵。貴陽市280個駐村工作隊,280名第一書記和602名駐村干部扎根在一線,根據所駐村的村情實際,積極協調農技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深入開展春耕生產技術培訓325次,受益35654人。
“在線上,通過微信、抖音等方式,以糧食種植、果園管理、蔬菜栽培、中藥材種植等為主,推送最新農業實用技術。在線下,根據了解農戶迫切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派出單位和個人身邊資源優勢,全力協調對接省、市、縣各級糧食、果蔬、畜牧、農技等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深入村寨田間地頭開展互動交流互動,通過手把手、面對面的方式,直觀明了地教會群眾學技術,用技術,幫助解決春耕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辟F陽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
初夏的晚上,天還是有些許涼意,但息烽縣西山鎮鹿窩村村民何道武家的院子卻格外熱鬧:鹿窩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軍跟村兩委成員以及各村民代表,正在這里熱火朝天地開著“壩壩會”。
村里產業要怎么搞?困難還有哪些?經濟賬該怎么算?……張軍把問題一個個攤開,再耐心地問想法、提建議、謀發展。會議從傍晚一直持續晚上10點多,村民才漸漸散去。
建議以油菜、優質水稻為主導產業,積極動員群眾擴大種植面積,結合現有產業零、散、小的實際,引導選擇經營主體,幫助爭取項目、資金、技術支持。建立健全產銷對接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一份鹿窩村的產業發展規劃在無數次的征求意見和討論中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