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馬登云始終割舍不掉自己心中濃厚的鄉土情、農業夢。
多年來,雖然在建筑行業干得風生水起,但在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朝那鎮社古村村民馬登云心里,始終沒有忘記家鄉靈臺是個農業大縣、勞務輸出大縣。2017年,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和親朋的一再勸阻,毅然放棄了打拼了十多年的建筑行業,在靈臺縣中臺鎮安家莊村流轉撂荒復墾耕地1036畝,并且注冊成立了靈臺縣荔江生態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開始追逐屬于一個“莊稼漢”的有機農業夢。
2017年4月,馬登云開始籌備申請國家有機產品認證,一年后通過中綠華夏認證中心現場檢查及專家綜合評審,2018年12月取得首個有機轉換期證書,同時成功注冊了“漢黍”、“漢黍農人”兩項共三類商標產權。2019年10月終于取得有機小麥認證證書,成為甘肅省首個通過國家認證的有機小麥生產基地,2022年1月獲得甘肅省首家有機冬小麥石磨面粉及有機麩皮國家認證。
眾所周知,有機農業發展周期長,前期投資大,效益產生慢,讓很多農人望而卻步。在重質量還是重效益的選擇面前,許多人都傾向于經濟效益好、短期回報快的藥材、玉米等種植,馬登云卻毅然選擇了歷經3年時間大投資、零收益的有機農業。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傻”,但他堅信有機農業是未來農業必然的發展趨勢,他說:“高素質農民一定要聽黨話、跟黨走,要愛學習、懂技術,積極參加各級農廣校的技能培訓;要有情懷、守初心,高品質的糧食安全更需要農業人具備鍥而不舍的愚公精神!
2020年7月參加甘肅省農廣校高素質農民培訓,同年9月參加甘肅農業大學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2021年3月參加甘肅省農廣校高素質農民創業提升培訓, 同年4月被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評為甘肅省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錄第一批入選專家,同年9月被平涼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評為“鄉土人才”;2022年1月取得高級農藝師職稱資格,同5月參加平涼市人社局創業訓練營活動,被評為平涼市“創業新秀”;馬登云的“靈臺縣有機冬小麥基地暨有機石磨面粉建設項目”獲第五屆“農行杯”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優秀獎,獲“融興村鎮銀行杯”第五屆“中國創翼”平涼市創業創新大賽三等獎……從2017年第一次踏上那片荒涼的土地到現在,馬登云和他的團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擁有中有高級農藝師4人,與32家建檔立卡戶簽訂務工協議;購置各類農業機械20余臺套,實現糧食生產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年產有機小麥114噸,可加工有機石磨面粉80噸,有機麩皮32噸,實現初步年產值380余萬元。
回顧起創業的艱辛,馬登云說,自己的辛勤付出填補了甘肅省內有機農業領域的兩項空白,為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作為農業人,他以自己能為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出一份力、盡一份心而欣慰。說起未來的理想,他說,自己只有一句話,那就是“為國家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